公元前51年,王政君为太子刘奭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这孩子皮肤嫩白,模样可爱,汉宣帝一看就很喜欢,亲自为他取名刘骜,还给他起了个“太孙”的字,希望他将来能成为支撑大汉王朝的栋梁之才。
由于得到了爷爷汉宣帝的亲自指定,刘骜的太子位置非常稳固。因此,即使汉元帝多么宠爱他的二儿子刘康和三儿子刘兴,刘骜的太子身份始终没有改变。
汉宣帝初登帝位时,非常重视儒家学说,因此他的儿子刘奭和孙子刘骜也都对儒学情有独钟。刘骜从小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受其影响,他待人接物都非常谨慎,处处遵循规矩。
汉元帝叫刘骜去未央宫商量事情,说是十万火急。如果刘骜那时候直接走皇帝才能用的快车道,一下子就能到宫里见父皇。但他却没这么做,偏偏绕了个大弯子,才进了未央宫的大门。
因此,当刘骜见到汉元帝时,已经隔了很久。原本汉元帝打算责备刘骜,但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马上表扬说:“这孩子做事有规矩,将来一定能成为大汉的好接班人。”
很快,汉元帝就下了命令,表示以后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太子都可以使用皇上的特别通道。
刚开始住进桂宫的时候,有一天皇上突然紧急召见。太子从龙楼门出来,因为不敢直接穿过驰道,就绕到西边的直城门那里,过了驰道才继续前行,然后又回到了作室门。皇上等了太子好一会儿,问他为什么走得这么慢。太子就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皇上听了很高兴,就下了命令,允许太子以后可以穿过驰道。
原先深受汉宣帝喜爱,并且也得到了汉元帝认可的太子,后来为何会变得沉迷享乐,逐渐让汉元帝感到不满呢?他登基为帝后,为何不处理政务,反而只宠爱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最终导致王家外戚掌握了朝廷的大权?
谁也没想到,那个从小就爱读书、做事也很细心的刘骜,当上皇帝后,竟然变成了一个喜欢喝酒、沉迷女色、行为放荡的君王。不过,回想他以前的样子,他的转变似乎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那时候,汉元帝刘奭还是太子。他因为想念心爱的司马良娣,对宫里的其他妃子都非常生气。汉宣帝为了不让皇家血脉断绝,就让王皇后帮忙给刘奭挑一些中意的漂亮姑娘,好让他收进宫里。
刘奭心里一直想着司马良娣,差点儿就对女人没兴趣了。可汉宣帝和王皇后硬逼着他娶了王政君。没想到两人就这么有了一次,王政君就怀上了孩子,后来生下了刘奭的大儿子刘骜。
刘奭继位后,便把冯奉世的女儿冯媛和上官太皇太后的贴身侍女傅氏带进了宫。他封她们为美人。后来,这两位美人分别为刘奭生下了儿子,冯媛生了第二个儿子刘康,傅氏生了第三个儿子刘兴。刘奭非常高兴,又将她们提拔为昭仪,地位几乎与皇后相当。
冯昭仪出身于武将家庭,她性格爽朗,实在,从不耍心眼。有一次,她勇敢地替汉元帝挡住了猛兽,因此不仅得到了汉元帝的喜爱,还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傅昭仪在上官太皇太后的身边侍奉了很多年,她心思很深,一直想着让自己的儿子刘康当上太子。因此,在刘康还很小的时候,傅昭仪就给他请了有名的老师来教他音乐,她就是想让汉元帝喜欢上刘康。
汉元帝是汉宣帝年轻时和原配妻子许平君生的。因为他出生时家里穷,还在民间,所以身体不好,从小就经常生病。到四十岁的时候,牙齿掉了,头发也白了,经常在宫里养身体。
没事的时候,汉元帝特别爱弹奏乐器,尤其是对大鼓情有独钟。刘康从小就学会了打鼓,因此每天都会陪在汉元帝身边一起敲打。鼓声既响亮又有力量,常常让父子俩笑得前仰后合。
刘康天天陪伴在汉元帝身旁,使他们的父子感情日益深厚,甚至达到了同桌共餐、同车出行的地步。日子久了,汉元帝心里便渐渐萌生了更换太子的想法。
这个时候,刘骜又做了一件让汉元帝非常生气的事情。
那时候,汉元帝的第三个儿子刘兴是冯昭仪所生。冯昭仪曾经不顾一切地救过皇上,这让汉元帝更加尊敬她。因此,刘兴也像他的哥哥刘康一样,特别受汉元帝的宠爱。
在公元前35年,刘兴因病突然离世,汉元帝为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葬礼。葬礼上,刘奭因失去爱子而悲痛欲绝,却发现太子刘骜脸上丝毫不见悲伤之情。
汉元帝一看,顿时怒火中烧,立刻对着刘骜大声说道:“太子如果这么不懂事,将来怎么能治理好大汉的国家!”
听到皇上说得很严重,大司马史高的儿子史丹赶紧认错说:“皇上,您千万别怪太子。是我看您太伤心了,所以在葬礼前劝太子别太难过,怕您见了更伤心。这都是我的错啊!”
史丹说了几句话,汉元帝的怒气渐渐消了,最后也就没再责怪太子了。
那时候,史丹是汉元帝最信任的人,无论汉元帝进出皇宫,史丹都会像保镖一样陪在他身边。所以,当刘骜被选为太子时,汉元帝就让史丹负责保护太子,并且还让他担任太子的老师。
汉元帝跟史丹聊天时,不小心说漏了嘴,想换太子,他说:“定陶王刘康很聪明,太子比不上他。”
史丹知道汉元帝的意思,就回答说:“在我看来,治理国家的本事,没人能比得上太子。但说到音乐这些才艺,我觉得黄门鼓吹郎陈惠和李微,他们俩肯定比丞相匡衡要强得多,说不定他们更适合当丞相呢?”
汉元帝听了史丹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最终笑着把这事搁置了。
在公元前33年,汉元帝身体不太好,傅昭仪和定陶王刘康每天都守在他的床边,细心照顾,给他喂药。而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却很少有机会见到他。
汉元帝感觉自己的身体日渐衰弱,明白时日无多。因此,他多次召见尚书,询问关于汉景帝时期如何废黜太子刘荣,并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的往事。
这事儿很快就被王政君和刘骜知道了,他们又气又急,但也没办法。还好王政君的哥哥王凤听说了,赶紧准备了丰厚的礼物去找史丹商量对策。
史丹听了王凤的话,心里顿时明白了。自己作为太子太傅,和太子的命运是紧紧相连的,好在一起,坏在一起。于是赶紧准备去宫里看看汉元帝的情况。
那天半夜,史丹瞅见汉元帝一个人在寝宫里,赶紧悄悄溜进去,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着对汉元帝说:“皇上啊,皇太子是正宫娘娘生的,当太子已经十多年了,他的名字和地位大家都清楚,老百姓也都支持他。可现在,外面都在传,说您喜欢定陶王,想让他当太子。要是真的这样,那些大臣们肯定拼了命也要保住皇太子。我史丹没什么本事,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我宁可拼上性命。”
汉元帝刘奭本来就心软,遇到大事总是拿不定主意。此时,他心爱的傅昭仪和儿子刘康都不在身边,而忠心耿耿的大臣史丹也劝他别哭,他心里就更犯难了。
经过深思熟虑,为了避免因更换太子而导致朝廷混乱,汉元帝最终决定不换太子了。他对史丹说:“皇太子一直表现得很稳重,先帝也很宠爱他,我怎么舍得废掉他呢?”
这样一来,刘骜终于稳住了太子的位子。
这一年五月,42岁的汉元帝刘奭在未央宫去世,20岁的太子刘骜继承了皇位,被大家称为汉成帝。他的母亲王政君也因此成为了皇太后。
汉成帝在历史上因为贪恋美色而闻名,但刚登基的时候,他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就像从天上下来的仙人一样耀眼。根据《汉书·成帝纪》的记载:
成帝非常注重自己的仪态,上车时总是站得笔直,从不回头张望,说话时也不急不躁,从不指指点点。他上朝时沉默而威严,庄重得就像天神一样,真是位仪态端庄的天子啊!
谁能想到,这个小时候机灵聪明,青春时小心谨慎的太子,长大后做起事来却是一团糟。即使后来成了皇帝,威风凛凛,也依然是一个不会治理国家、性格懦弱的普通人物。
王政君在汉元帝时期并没有得到宠爱,性格上也比较朴实。但当她的儿子刘骜成为皇帝后,她的野心逐渐显现。尤其是经历了汉元帝打算废长立幼的政治风波后,她和王氏家族都深刻感受到了权力的重要性。
王政君当上皇太后后,就开始大力提拔自己娘家的人。她认为,只有娘家人在朝廷里占据重要位置,她和刘骜的地位才能更加稳固。
王政君家里有八个兄弟,分别是王凤、王曼、王谭、王崇、王商、王立、王根和王逢。在这八个兄弟中,王凤、王曼和王崇是和王政君一同父母所生的。
汉成帝心里清楚,他和母亲王政君在汉元帝在位时都没受到宠爱,两人在宫里过得挺不容易,只能互相扶持。后来他当上了皇帝,为了讨母亲欢心,也特别照顾王氏家族。
汉成帝将王凤提升为大司马大将军,并让他负责尚书的工作。这样一来,汉朝的军政大权都落到了王凤手中,他开始处理国家的重要事务。这标志着王家开始独掌大权。
后来,王商和王根在朝廷里都坐上了重要的位置。王政君的亲弟弟王崇被封为安成侯,获得了万户的封地。她的异母弟弟王谭等人也得到了提升,并得到了封地的赏赐。
在短短一天内,王家的五个兄弟都被封为了侯爷。这样一来,大汉朝廷几乎都被王家的亲戚掌控了。不久之后,王家通过一系列操作,各地的官员也纷纷换成了他们的人。看起来,刘家的江山已经变成了王家的了。
知道舅舅们这么霸道后,汉成帝心里挺不舒服的。不过,他性格胆小,又怕老妈王政君,所以,对舅舅们的嚣张行为,汉成帝也只能忍着不去管。
汉成帝当上了皇帝,对他的母亲王政君来说,傅昭仪和冯昭仪不再是威胁。她不仅待她们很好,还给刘康比其他王爷多几十倍的赏赐。
虽然刘骜和刘康两兄弟关系亲密,但王家依然察觉到刘康可能带来的威胁。因此,在公元前24年二月发生日食的那天,王凤向汉成帝呈递了一份奏章,声称日食是上天的警示,表明阴气过重,已经超过了阳气。
天上出现了不寻常的现象,暗示定陶王不应该待在京城,而应该回到自己的封地去。
在汉朝时期,很多人都相信风水和算命。再加上几个舅舅态度强硬,不断施加压力,汉成帝无奈之下,只好让定陶王刘康回到了自己的领地。
定陶王离开后,王家的人就开始无法无天,在外面胡作非为,什么事都敢做,贪污受贿,比谁更会享受成了他们的新爱好,这样的行为真是让人愤怒,连老天爷都看不过去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臣站出来指责王氏家族,汉元帝再也忍不下去了,决定先从他的两个舅舅王根和王商下手。
汉元帝还没来得及采取行动,消息就被太后王政君知道了。她急忙让王根和王商到未央宫去认错,自己在一旁默默流泪。汉成帝见母亲这般伤心,心一软,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由于王政君的袒护,王家变得越来越嚣张。官员们见汉成帝也不怎么管,就都不敢出面制止了。
从那以后,汉成帝刘骜整天沉浸在酒和美色中,干脆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几个舅舅处理,自己完全不管朝政。除了喜欢喝酒和美色,他还迷上了宠爱男宠。
汉成帝非常喜欢富平侯张放,历史记载张放非常英俊。他不仅性格活泼开朗,还非常聪明伶俐,这让汉成帝对他宠爱有加。
跟他同床共枕,特别受宠爱。
张放的祖先是汉武帝的严厉官员张汤,曾祖父是大司马张安世,在汉宣帝时期非常有名。张放的父亲张临娶了汉宣帝的女儿敬武公主为妻。所以,张放也算是皇家的亲戚。
张放是汉成帝的小伙伴,他深知皇宫生活挺枯燥,于是经常陪着汉成帝换上便装,偷偷溜出宫门,到民间四处游玩。这样一来,张放的官运也一路飙升,从一个在皇帝身边跑腿的侍中,一路做到威风八面的中郎将,后来还当上了光禄大夫,厉害到连自己的办事机构都能建起来了。
很快,汉成帝与张放关系密切的消息就传到了王政君的耳中,这使得王政君及王家人都感到不安,他们害怕张放受到如此宠爱,最终会对王家的地位构成威胁。
于是,一些聪明的大臣见状也跟着凑热闹,他们借着说天上有灾祸,朝廷里有不祥之人的理由,来指责张放。他们说张放搅乱了朝廷和后宫,硬逼着汉成帝对张放进行严惩。
因为大臣们纷纷告状,加上王家的强大压力,汉成帝没有办法,只好把张放打发到北地去做都尉,让他离开京城,暂时躲避一下这场风波。
张放刚一离开京城,汉成帝就开始日日思念,就连睡觉都在想着他,不久后便又将他召回长安,任命为侍中。
王政君太后一听这个消息,立刻就生气了。她直接下令,把张放赶到天水郡去。结果没想到,没过多久,汉成帝就因为想念张放,又把他从天水郡给召回来了,回到了长安城。
听说张放再次回到长安做官,王政君和王家的人认为不能再放任他了。他们再次向汉成帝施压,要求将张放赶走。最终,汉成帝无奈,只好又一次把张放从京城赶走,两人从此再未见面。
汉成帝做了皇帝后,既喜欢美女也不忘宠幸男宠,但他对结发妻子许皇后一直很关心。当年刘骜做太子时,许皇后就是他的太子妃,还为他生了一儿一女,可惜的是,这两个孩子都没有长大。
到了25岁,汉成帝仍然没有自己的孩子。
许皇后是汉宣帝老婆许平君的后代。汉成帝即位后,太后王政君特别偏爱王家,特意提拔了王家几个亲戚参与国家大事。有一次,她竟然一下子让王家的五个兄弟都成了侯爷。
于是,王家渐渐超过了许家这些皇亲,尤其是得到太后王政君的支持后,王家兄弟的地位日益尊贵,这让许皇后父亲许嘉感到无力,最终只能辞官回家,心情低落而终。
朝廷里的大官们为了讨好王氏,趁着日食的机会,开始对许皇后发难。他们把汉朝这些年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都怪到许皇后身上,还说她是不吉利的人,害得皇帝一直没有孩子。
宫里的消息已经四处传播,再加上王氏家族的推波助澜,让太后王政君非常生气。在那个皇帝权力至上的时代,婆婆一发火,儿媳妇的安全就可能受到威胁。许皇后的日子真是不好过。
许皇后年纪渐长,容颜不再如初,汉武帝又特别喜爱美貌女子,因此对她的感情逐渐冷淡。不久之后,汉成帝在阳阿公主家遇见了美丽的赵飞燕。
那天晚上,赵飞燕成了汉成帝的新宠,躺在了他的身边。
美好的夜晚很快过去,经过一阵阵春风吹拂,汉成帝更加沉醉,无法自拔。赵飞燕也因此踏入皇宫,被汉成帝封为婕妤,在历史上留下了她的身影。
赵飞燕自小家境贫寒,她的父亲赵临在宫中做杂役。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抚养她,赵临最终狠心将她遗弃在荒野,任其自生自灭。
没想到接下来的三天,赵临每晚都梦见女儿在哭,醒来心里特别难受,便又跑到外面去找。出乎意料的是,女儿这三天连饭都没吃,竟然还活着,他赶紧把女儿抱回家,好不容易才把她养活下来。
因为家里钱不够用,赵飞燕很小就被送到阳阿公主府,成了一个跳舞唱歌的女子。
赵飞燕脑子聪明,学歌舞特别有天赋,跳起舞来特别好看,轻飘飘的像燕子一样,所以阳阿公主就给她起了个名叫飞燕。
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也是个大美人。因为姐姐的关系,她也进了公主府。赵合德的皮肤白皙如雪,脸蛋红润得像刚熟的苹果,美得让人直感叹。
赵飞燕当上婕妤后,就把自己的妹妹赵合德推荐给了汉成帝。汉成帝一见到赵合德,就彻底被迷住了,心里眼里全都是她。从那以后,赵飞燕和赵合德这对姐妹俩在后宫里特别得宠,其他妃嫔都羡慕得不得了。
许皇后看到赵氏姐妹备受宠爱,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她找来了她的姐姐平安侯夫人许谒,两人用了一些巫术来诅咒赵氏姐妹。她们还悄悄做了两个小人偶,代表赵氏姐妹,并把它们埋在了后宫的地下。
没多久,巫术诅咒的事情就闹大了。许谒他们被杀了头。许皇后因为跟这事儿有牵连,也被剥夺了皇后身份,最后被逼自杀了。
后来,经过三个朝代的变迁,许家的影响力被王家取代,许家的力量完全消失,皇宫里再也没有人能够约束赵家的两个姐妹了。
提到历史上的赵飞燕和赵合德这对姐妹,人们通常会想到她们与汉成帝之间的浪漫故事。
听说,自从汉成帝有了赵合德,就特别宠爱她,连赵飞燕都失宠了。为了赵合德,汉成帝还特意建了昭阳殿,让她一个人住。
昭阳殿的中间院子是鲜亮的大红色,屋顶漆成乌黑色。门框上包了铜,再镀了一层金,台阶是用白玉精心雕琢的。屋子里,墙面上镶嵌着黄金,点缀着蓝田美玉、闪亮的明珠和翠绿的羽毛,豪华得让人惊叹不已。
他的性格非常好,周围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当时在宣帝身边做披香博士的淖方成却在一旁说风凉话:“这人恐怕会坏事,肯定能把好事搅黄的!”
在汉宣帝时期,有一位名叫淖方成的披香博士,看到赵合德后,忍不住破口大骂,说她是招惹灾祸的妖精。
许皇后去世后,赵飞燕成了新皇后,她的妹妹赵合德也当上了昭仪。这对姐妹在后宫里开始放肆起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完全不顾规矩。
赵合德得宠后,赵飞燕在宫里感到很孤单。为了打发时间,她偷偷和几个侍郎、宫奴有了不该有的关系。后来这事被揭发,还传到了汉成帝那里。
赵合德急忙去救赵飞燕,含泪恳求道:“我姐姐性格刚强,肯定是被人陷害了,这人就是想让赵家绝后啊。”
赵合德哭得可怜兮兮,汉成帝心疼极了,居然真的听信了她的话,把那些揭发皇后丑闻的人都给处决了。从那以后,赵飞燕在宫里更是为所欲为,没人敢管她。
赵皇后的居所在宫外的一处别院,她与多名侍卫及宫内仆役私通,诞下多名子女。一次,昭仪向皇帝诉说:“我姐性子刚烈,万一有人加害于她,赵家的香火就要断绝了。”说罢,她便泣不成声。皇帝听了她的言语,深信不疑,自此以后,但凡有人对皇后有所非议,便会被皇帝处决。因此,皇后愈发肆无忌惮,无人敢再出言指责。
一个国家的皇后,在大白天和侍卫、仆人乱搞男女关系,而她的老公汉成帝不但不制止,反而还护着她。这都是因为汉成帝太过依赖赵合德了。
汉成帝年轻时打猎,被风雪冻伤,那方面不太行了,得靠赵合德的脚才能提劲。可赵合德老是不配合,翻来覆去的,害得汉成帝总是不痛快。
樊懿跟赵合德说:“皇上吃了强力药,现在得紧紧抱着你的脚才能舒服,你怎么能老是动来动去,不让皇上安心呢?”
赵合德说:“我就是要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让皇上一直记挂着我。如果皇上一下子就满足了,我还怎么能在后宫里最受宠呢?”
皇上有一天早上出去打猎,结果下起了大雪,他生了病,身体很虚弱,力气不够用。每次想要抱昭仪的脚,结果总是因为力气不够而失败,不得不猛地坐起来。昭仪也经常动来动去,皇上就没办法一直抱着她的脚。
在一些小说里,比如《赵飞燕外传》,有关汉成帝和赵飞燕、赵合德的故事被描绘得十分详尽。然而,在正史《汉书》中,班固对她们的描述却极为简略,主要称赞了赵家姐妹的舞技和美貌,对于那些风流韵事几乎只字未提。
班固提到赵氏姐妹,说她们在受宠的十年里,不仅没给汉成帝生孩子,还成了汉成帝后代断绝的罪魁祸首。
古时候有句话说,汉成帝对一个叫曹氏的宫女产生了好感,曹氏后来生了个儿子,长得非常像他的祖父汉元帝。这件事被赵氏姐妹知道了,她们又哭又闹,撒娇要汉成帝注意她们。为了安抚这两个美人,汉成帝下令毒死了曹氏,并让她的儿子活活饿死。
这果子是不是想让姐弟俩独霸天下啊!我的孩子是个男孩,额头上长着浓密的头发,和孝元皇帝很像。这孩子现在在哪呢?说不定已经被害了!怎么能让长信宫的人知道这事呢?
在公元前11年,许美人在宫中怀孕并很快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消息让汉成帝刘骜非常高兴,他立刻请来最好的医生照顾许美人,并不断地送给她各种珍贵的礼物作为奖励。
赵合德听说了那个孩子的事情,很生气地问汉成帝:“你说你整天都在陪我和我姐姐,那许美人的孩子是怎么回事?你是不是又想让许氏当皇后了?”
汉成帝见赵合德又哭又闹,不吃东西,直叹气,最后没办法,只好让人去许美人那儿把孩子抱来给赵合德看。可她看了一眼,竟然让人把孩子活埋了。
汉成帝的两个孩子都被赵合德害死了,从那以后,凡是怀了孕的后宫女子,几乎都没能保住性命。为了自保,这些女子只能选择服药堕胎。
皇帝听了昭仪的话,决定无论生男孩还是女孩,都要杀死。从那以后,只要哪个妃子怀了孕,孩子要么出生就死了,要么就自己吃药打掉。
自那之后,汉成帝再没有子嗣了。
赵合德的风光日子没持续多久,汉成帝突然驾崩,她折腾后宫的日子也到头了。
古时候,汉成帝为了寻找更刺激的感觉,经常吃一种叫强身丸的药,吃后确实感觉不错。有一天,赵合德对他说,要是你一口气吃十颗,快乐的感觉能翻十倍。汉成帝一听,二话不说,立马把十颗药全吞了下去。
两个人在宫殿里缠绵悱恻,乐在其中,但一到半夜子时,汉成帝就突然晕了过去。等到天亮醒来,他挣扎着下了床,裤子还没完全穿好,就又倒在了床上,没了气息。
《汉书》中记载道:
皇帝一向身体很好,从未得过大病……一天早晨,他正穿着裤子准备起床,突然裤子滑了下来,他说不出话来。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皇帝就不行了。
王政君太后得知汉成帝在赵合德房里去世后,非常愤怒,立刻命令掖庭令去质问赵合德。赵合德知道自己难逃一劫,吓得不轻,最终选择了自尽。
汉成帝去世后,因为没有留下儿子,所以他的弟弟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便继位成了皇帝,这就是汉哀帝。赵飞燕因为帮着推举新皇帝有功,再加上她的妹妹赵合德已经自杀了,这样一来,汉成帝突然去世的事情就没人能对证了。
汉哀帝只是把赵合德哥哥新城侯赵钦和他儿子的贵族身份剥夺了,让他们成了普通人,还把赵家的人全部发配到了辽西郡。
没过多久,大臣耿育因为对汉哀帝的做法不满,再次向汉哀帝上书,直接批评赵飞燕。他气愤地说赵飞燕在后宫胡作非为,根本不像个皇后该有的样子,应当把她贬为平民。
如果一个国家的权力集中在一位年轻的小皇帝手中,而他又缺乏控制大臣的能力,再加上没有像周公那样忠诚且有能力的大臣来辅佐,那么这个国家就可能面临严重的危机,甚至天下大乱。当权力落入一个过于骄傲和放纵的统治者手中时,她的欲望会变得无法控制,这对国家来说是个极大的威胁。
汉哀帝和傅太后心里还记着赵飞燕帮忙上位的事情,所以他们就把耿育上的那份奏章放在一边,没怎么理会。
公元前1年,汉哀帝当了七年皇帝,沉迷玩乐突然去世,才二十五岁。这时,太皇太后王政君和王莽趁机把赵飞燕贬为平民。后来,赵飞燕绝望之下上吊自杀了。
说起汉成帝刘骜的一生,小时候他还算是个规矩的孩子,可是由于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太好,长大后他就变得有些糊涂和喜欢玩乐了。虽然他对美女特别感兴趣,但奇怪的是,他竟然没有留下一个孩子。
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俩掌控了整个后宫,她们独占皇宠,滥用权力,硬是让汉成帝亲手害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害得汉成帝没有后代,这事儿真是前所未闻。
然而,仅仅依靠班固所著的《汉书》,并不能让后世提起汉成帝及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时,只联想到那些浪漫逸事。
班固在《汉书》里写汉成帝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夸奖多,批评少。
成帝很注重自己的仪表,上车时站得笔直,不回头张望,说话不急躁,不亲自指点,上朝时沉默威严,庄重得像神一样,真是个天子啊!他广泛阅读古今书籍,能虚心接受坦诚的建议。大臣们各尽其职,上奏的议论都值得记录。当时社会安定,上下和谐。但他却沉迷于酒色之中,导致赵家内部混乱,外戚掌握了朝政,真是让人叹息。从建始年间开始,王家逐渐掌握了国家大权,到了哀帝、平帝时,国运短促,王莽最终篡夺了皇位,这都是因为他一步步积累威势和福运的结果!
汉成帝做了皇帝之后,非常讲究面子,但是对大臣们的直接提醒却能听得进去。不过,他特别爱喝酒和玩乐。结果,赵飞燕姐妹在后宫胡闹,让王家亲戚势力越来越大,独占了朝廷大权。这为王莽后来夺位埋下了大麻烦。
汉成帝沉迷享乐,导致西汉一步步走向衰落。从那时起,西汉的皇帝就像王氏家族手中的木偶,失去了真正的权力。要是汉宣帝知道会变成这样,估计也不会这么看重刘骜。毕竟,汉宣帝当初选的接班人,最终也没能成为让大汉重新振作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