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小朋友都是坐着这种小竹车长大的,我们总爱把顶部的隔板放下来当饭桌,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妈妈每天推着弟弟的小车去上班,路上很平稳。爸爸还特意给车子加了个能收起来的遮阳篷,弟弟在车里睡得可香了,看着就让人觉得温馨。
放学后我总要去打猪草。暑假里更忙活,上午割完下午接着干,中午就在水沟边玩水,怎么都玩不够。那日子过得可开心了!
在国营饭店里,一份芹菜肉馅饺子要花1块5毛钱和8两粮票。想吃米饭配素菜的话,得掏2毛钱外加4两粮票。那时候1块钱能买4包香烟。大家领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去换饭票菜票,这些票券都叫代价券,食堂只认这个不收现金。
上学只要交3毛钱,衣服袖子破了当书包用,就带语文和数学两本书。每人发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自己带小板凳上课,课桌是泥巴做的。放学后和同学一起走回家,不用大人接送,路上很安全。
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说干就干,直接到工厂农村去锻炼。他们心里装着国家,听党的话往最艰苦的地方跑。那时候的日子特别实在,现在想起来还让人特别怀念。
那时候大家穿得简单但挺有味道,整个人都精神抖擞的。虽然没啥好东西,可日子过得开心又踏实,没啥烦心事。真想念那个大家都很实在、社会风气特别好的年代,那种美好永远忘不掉。现在穷了就觉得难受,可能是咱们对生活要求太高了吧。
我爸以前是开东方红-75拖拉机的!文化人总爱说那是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可像我这样没啥文化的人就觉得,那时候的日子过得可有意思了!
军装永远是最酷的装扮,经得起时间考验,代表着那个崇尚平等的年代。那时候人们不贪图物质享受,大家都梦想去北京、上海、天津这些大城市发展,当兵是每个中学生最向往的事。
上世纪70年代,整个村子有自行车的人家不超过三户。那时候一辆自行车可金贵了,搁现在能顶一辆十多万的小轿车呢。
这些旧照片勾起了我们对纯真年代的回忆,真让人怀念啊!时间过得太快,那些美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年轻人充满热血和奉献精神。虽然这些幸福时光已经离我们很远,但依然让人记忆深刻。
那个年代,生活简单快乐,大家心往一处想。人们真诚善良,充满干劲,脸上总挂着发自内心的笑,现在很难再看到那样的光景了。
那时候过年特别有气氛,就算天再冷心里也热乎乎的。现在冬天暖和了,可过年的感觉却不知不觉变淡了。
以前那种把裤腿改窄的裤子,现在叫铅笔裤。那时候在车站之类人多的地方,总有人专门帮人改裤脚,大家觉得这种风气不太好。后来喇叭裤开始流行,年轻人特别喜欢,他们烫着夸张的爆炸头,学着费翔的打扮,整天听费翔和邓丽君的歌。
那时候我经常用上海红灯牌的电子管收音机录港台歌,70到80年代那会儿能收到澳洲的音乐台,这个台主要是给东南亚听众放的。记得最清楚的是晚上7点那档节目,放的尽是些流行金曲,像邓丽君、刘文正这些歌星的歌,我们这批听众算是国内最早一批追流行音乐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