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的高层开会时差点全军覆没,看来他们打的就是和以色列不死不休的主意,中东地区又要掀起新的风暴了。
日前,也门胡塞武装的领导人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发表了讲话,谴责以色列军针对胡塞高层的斩首行动,强调这次袭击绝不会动摇胡塞武装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决心,还宣布会通过加强武装行动、加大航运封锁等手段,对以色列进行报复。
在胡塞作出上述表态前两天,以色列锁定了胡塞武装组建的“变革与建设”政府高层集中观看胡塞领导人电视讲话的地点,发起了一次精准打击,造成“变革与建设”政府总理艾哈迈德·拉哈维以及一些部长遇难,还有不少部长受了伤。
这次以色列对胡塞武装发动的突袭行动,和加沙地区形势的变化可是紧密相关联的呢。
在国际社会大多反对的情形下,内塔尼亚胡政权依然在努力推动一项彻底占领加沙、清除哈马斯武装的军事行动,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加沙地区的难题。
以色列军方现在正征召大概6万名预备役军人,打算先对哈马斯在加沙地区最后两个据点之一的加沙城发动攻击,空袭准备工作也已经拉开序幕了。
在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倒台、黎巴嫩真主党力量大幅削弱,以及伊朗经过12天的战事后暂时无法为哈马斯提供更多支援的情况下,只有也门胡塞武装还能靠军事手段帮助哈马斯,影响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
几天前,胡塞武装对以色列的多个机场发动了远程导弹攻击,试图削弱其军事行动能力,向内塔尼亚iah政府施加压力。
以色列军方这次抓住时机开展斩首行动,很多时候是想让胡塞武装知道,以色列在也门方面的情报搜集和军事打击能力可不是开玩笑的,通过这种军事威慑手段,来让胡塞武装减少对加沙局势的干预。
不过,以目前的局势来看,以色列似乎没能把胡塞武装给吓住或者压住。
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次遇难的多位“变革与建设”政府官员,并不能算是胡塞武装的骨干成员。
拿总理拉哈维说事吧,这家伙可不是胡塞武装的核心成员,他其实是南也门政坛上的个有名的人物,在萨利赫和哈迪政府里都当过省长啥的。到2015年也门内战爆发时,他才开始站到胡塞武装这边。
在2016年,胡塞武装和前也门总统萨利赫领导的全国人民大会党结伴组成了“最高政治委员会”,还成立了一个“救国政府”,跟国际社会认可的也门政府拼个你死我活。
当时,双方就约定政府总理必须由也门南方人担任,虽然萨利赫早早去世,但胡塞武装还是决定遵守这个协议,为了团结南也门的政治力量,才让拉哈维在胡塞武装把“救国政府”改组为“变革与建设”政府后,成为了总理。
所以,拉哈维的去世不会影响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安排,更多的影响是在削弱他们的声望,短时间里也让胡塞武装的地方治理力量变得不那么稳固。
以色列也很清楚,打掉拉哈维对胡塞武装来说算不上是致命打击,但他们仍然选择对拉哈维出手,可能有两种原因。
第一种可能是,以色列担心直接对胡塞的核心力量出手,会激起对方更激烈的反击,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不过话说回来,鉴于以色列一贯的强硬作风,这种可能性其实不算高。
第二个可能性是,胡塞武装吸取了哈马斯、伊朗等盟友的经验教训,在反渗透和保密方面挺有一手,这让以色列军方根本搞不清胡塞高层的动向,没办法直接搞断头行动,只能退而求其次,动手对准拉哈维这些文职人员。
可以想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以色列和胡塞武装的交火会更激烈,胡塞武装也会更加频繁地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以色列,而以色列则会加大空袭的频率,力争打掉一些胡塞的高级指挥官。
要是在红海方向,胡塞武装再次发起高强度的“袭船”举动,那可就真得给世界的供应链带来又一轮麻烦了,甚至有可能引发美国的再次介入。目前,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就在阿拉伯海周边海域待命,随时能迅速赶到红海那边去插手。
美以两国和胡塞武装之间的又一轮角逐,或许很快就会在不远的将来拉开帷幕。
整体来看,凭借多年内战中磨练出的武装力量,以及得到伊朗支持建立的无人机和导弹供应链,胡塞武装已经具备了对整个以色列国土防御体系构成威胁的实力。
反过来,以色列军队也能依靠情报情报和空中优势,试着用点穴式的定点打击,来削弱胡塞武装的指挥体系。至于这场博弈的最终结局,目前还难说清楚。
随着以色列和胡塞武装冲突愈发激烈,红海-曼德海峡这个全球重要的能源和贸易通道,又一次变成了战场。那边局势一有变动,立马就会牵动美国、伊朗、沙特这些国家的战略神经。
要是这场冲突继续扩大,造成美军不得不直接出手,或者伊朗加大对胡塞的兵器援助,整个中东的安全体系可能又要迎来一轮新的调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