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最近市场热闹非凡,上证指数稳稳站上3800点,风电、汽车板块轮番领涨,融资余额更是创下历史新高。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个遍地黄金的好时候。但作为一个在量化投资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却要提醒各位: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保持清醒。
记得格雷厄姆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初听这话可能觉得反常识,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中深意。牛市往往伴随着各种假象和陷阱,稍不留神就会掉进坑里。
一、市场表象下的四大假象
看着吉宏股份因业绩预增55%-65%而涨停,新股N昊创首日涨幅高达176%,很多人可能已经按捺不住想要冲进去的冲动。但我要说的是,这些光鲜亮丽的表象背后,往往隐藏着四大假象:
第一是待涨假象。很多人总觉得自己的股票"迟早会涨",结果一等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殊不知机构资金早已悄悄布局完毕。
第二是冷热假象。热门板块天天上头条,冷门板块无人问津。但实际上很多冷门股里藏着金子。
第三是涨跌假象。股价上涨未必是真涨,下跌也未必是真跌。关键要看背后的资金动向。
第四是高低假象。高价股不一定贵,低价股不一定便宜。估值才是硬道理。
就拿最近的风电设备板块来说,吉鑫科技、明阳智能等个股纷纷涨停。表面上看是因为政策利好推动,但实际上机构资金可能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布局了。
二、中国平安的启示:机构如何"暗度陈仓"
说到机构资金的提前布局,中国平安就是个典型案例。2025年6月的时候,中国平安发布融资公告后市场毫无反应。结果到了六月底股价突然启动。很多人把这归因于海外环境改善导致的风险偏好回升。
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作为一个长期跟踪量化数据的人,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机构资金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
通过我使用了十多年的量化系统可以看到(为避免广告嫌疑不提具体名称),在中国平安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机构库存"数据(代表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指标)早已开始活跃:
图中橙色柱体就是"机构库存"数据。可以看到在红色框标注的区域,虽然股价没有明显上涨,但机构资金的参与度却持续保持在高位。这说明什么?说明大资金正在悄悄吸筹!
这种行为金融学上叫做"隐蔽建仓"。机构为了不引起市场注意,往往会采取小单买入的方式慢慢收集筹码。等到时机成熟再一举拉升。
三、更多案例揭示的真相
中国平安并非个例。下面这几只股票也都呈现出类似的模式:
仔细观察这些图表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在红色框标注的区域,"机构库存"数据持续活跃的同时股价却表现平平甚至下跌。这种现象在行为金融学上被称为"震仓洗盘",是典型的机构建仓手法。
四、融资余额新高的启示
回到开篇提到的融资余额创新高的话题:
数据显示两市融资余额达到2.43万亿元的历史新高,单日增长超130亿元。宁德时代以14.77亿元的净买入额居首。
这说明什么?说明杠杆资金正在加速入场!而杠杆资金往往是最敏感的资金之一。它们的动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五、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我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是:
不要被表象迷惑:牛市中的四大假象随时可能让你掉进陷阱。关注量化数据:通过客观数据看清市场本质。留意机构动向:大资金的布局往往领先于市场表现。保持理性心态:不要被短期波动影响判断。
记住巴菲特的那句话:"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尤其适用。
结语
市场永远充满机会,但也永远充满陷阱。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否用客观数据代替主观臆测,能否在市场喧嚣中保持冷静思考。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帮助大家在投资路上少走弯路,多一份理性与从容。
免责声明: 本文所提及的市场观点及数据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中提及的所有个股案例仅用于说明分析方法,不代表对其未来表现的任何判断或推荐。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部分数据和信息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本人郑重声明不存在任何收费群或荐股行为,任何以本人名义进行的此类活动均属诈骗,请广大投资者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