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背景
传统部队仓储依赖人工,效率低、信息滞后、追踪难,难以满足复杂作战需求。为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响应速度及物资调配精准度,推进仓储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新时代军事战略、提升整体作战效能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目标
高效调度: 运用信息化大幅压缩物资出入库、调拨时间(如紧急响应缩短至分钟级),确保战时/紧急任务物资快速准确配送。
精准管控: 实时监控物资全生命周期(采购入库至出库使用),清晰掌握种类、数量、位置、保质期等信息,实现全程可追溯,杜绝错放、丢失、过期浪费。
安全可靠: 构建涵盖物理、网络、数据安全的多层次防护体系,确保物资信息安全和系统完整性。
三、建设内容
(一) 智能存储与搬运硬件
自动化立体库: 高层货架、堆垛机、输送机组成,采用防爆防磁材质及军用级定位,提升空间利用率和特殊物资存储安全。
智能搬运设备: 引入军用AGV(自主避障)、重型无人叉车、机械臂(处理小件),减少人工搬运,提升效率与安全。
多功能智能货架: 内置传感器监测存量,支持RFID对接,部分配备恒温恒湿及电磁防护,满足精密设备存储要求。
(二) 感知与识别系统
RFID系统: 部署军用级抗干扰标签及固定/手持阅读器,实现物资批量识别、精准定位与状态记录,严控弹药等关键物资。
多维传感器网络: 集成温湿度、震动、烟雾、金属探测等传感器,实时监控环境与设备状态,数据稳定回传管理系统。
机器视觉设备: 高清工业相机结合AI算法,检测包装完整性,高速识别条码/二维码,辅助快速盘点。
(三) 网络与通信保障
军用级局域网: 光纤主干+屏蔽双绞线,军用加密协议,核心交换机冗余备份,确保稳定连续。
全域无线覆盖: 部署军用5G(抗干扰)和Wi-Fi 6,保障移动设备通信;野外仓库配备卫星通信(如北斗)。
应急通信: 配备Mesh自组网电台和短波电台,保障极端情况下与指挥中心通信不中断。
(四) 数据处理与管理系统
专用WMS: 针对部队需求开发,支持涉密物资管控、跨库调拨、应急优先调度,与指挥系统无缝对接。
军用数据中心: 刀片服务器+大容量磁盘阵列,部署于抗爆机房,军用防火墙防护,日志审计保障安全。
AI辅助决策: 基于历史数据预测物资消耗,优化库存;利用数字孪生模拟调度流程,发现瓶颈并优化。
(五) 安全与防护设施
物理安防: 生物识别门禁+高清智能监控(行为分析)+周界红外报警,联动值班室快速响应。
数据安全: 数据脱敏、量子加密传输、移动存储管控、定期备份及异地容灾,确保数据安全与可恢复。
应急防护: 高危区设防爆隔离舱;关键区配气体灭火系统;建防电磁脉冲屏蔽室保护核心设备。
四、实施步骤
需求调研与分析: 联合小组深入调研现状、痛点及作战需求。
系统设计: 设计系统架构、数据库及实施计划。
硬件采购与部署: 按军用标准采购并安装调试硬件设备。
软件开发与测试: 开发并严格测试软件系统(含用户验收)。
人员培训: 分岗位进行针对性系统操作与维护培训及考核。
系统部署与优化: 系统上线运行,实时监控,持续收集反馈并优化升级。
五、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高层领导牵头,成立领导小组与项目办,统筹协调。
资金保障: 制定预算,争取资金,严格管理,确保投入高效透明。
技术保障: 联合外部专业力量与专家顾问,加强内部技术队伍建设。
制度保障: 制定完善的建设、运维、安全及考核制度,规范流程,明确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