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你的位置:88彩 > 88彩介绍 >

观新疆 · 生态|第十三师:筑牢生态根基 书写绿色答卷

发布日期:2025-10-27 10:52:54|点击次数:66

编者按:

从传统能源资源大区到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从祖国边疆末梢到“一带一路”核心区、从传统的农牧业大区到新兴产业崛起之地……在广袤的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正砥砺奋进、向新而行,锻造潜力无限的发展新引擎,构筑畅联欧亚的发展新优势,书写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章。

观新疆·经济,发展的脉搏在这片土地上强劲跳动。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到创新驱动的深入推进,新疆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时代机遇,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观新疆·民生,人民幸福是新疆发展的根本追求。一项项惠民政策如冬日暖阳,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描绘出一幅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

观新疆·文旅,融合共进的旋律在此激昂奏响。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壮美的自然风光在这里交相辉映,独特的民俗风情与现代的旅游服务相得益彰。新疆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

观新疆·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疆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坚守生态红线,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观新疆·改革,发展的密码藏在今日新疆每一个日新月异的变化里。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到产业改革的纵深推进,从科技创新的蓬勃兴起到体制机制的持续破局,这里处处彰显着深化改革、聚力发展的决心。

宏观着眼新疆,微观服务新疆,改革网将深入聚焦新疆各地在经济、民生、文旅、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展现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为大众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新疆。

改革网讯“十四五”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以治沙造林筑牢生态屏障,以循环经济激活发展动能,以污染防治守护碧水蓝天,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为该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力。

生态修复攻坚:筑牢戈壁绿色屏障

“这些年,团场在南沙梁种植的315亩梭梭林成活率达93%,南沙梁植被覆盖率达70%,有效阻断了沙漠的蔓延。”10月19日,黄田农场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主任朱骏亮在察看南沙梁梭梭林长势后对记者说道。

近年来,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该师市以系统性思维推进“三北”工程建设,编制《“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修复方案》,锚定退化林修复、湿地保护核心任务,同步推进防护林体系构建。截至目前,已高质量完成造林1.56万亩、退化林修复7.5万亩;架设防护围栏37.23公里,对1.34万亩土地实施封育,并针对性补播白刺、骆驼刺等乡土植物。这套“种、护、育”结合的治理举措,成功搭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态防护网络。

从成效来看,此次生态修复工作远超预期。不仅超额完成“十四五”阶段目标的20%,林分密度也同步提升20%,生态修复的质量与稳定性显著增强;在防沙治沙关键领域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4.2平方公里流动沙丘得到有效固定,区域植被覆盖度跃升至45%,沙化土地扩张的态势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戈壁之上的绿色版图持续扩大。

随着生态修复工作的不断深入,多重生态效益正加速释放。当前,师市森林覆盖率已提升至12.8%,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8%,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与稳定性大幅增强;项目新增碳汇储量23万吨,在守护生态安全的同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坚实支撑。

绿色转型提速:激活生态发展动能

循环经济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一环,它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产业发展的趋势。

位于淖毛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疆宣力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循环经济、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投资开发和建设运营。该公司主导研发的50万吨/年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成套技术项目投产后,有效解决了园区内危险废物煤焦油和荒煤气的去向问题,减轻了环保排放压力,并生产出高附加值的柴油、石脑油产品。

“十四五”以来,该师市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循环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项目示范,全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体系。该师市先后印发《第十三师新星市“十四五”能耗强度管控实施办法》《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分工方案》,为绿色转型筑牢制度根基。

在具体实践中,该师市精准发力推进产业升级。累计淘汰落后产能项目3个,腾退能耗指标用于支持重大支撑性项目;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将清洁生产实施情况纳入环保绩效考核和环境信用评价,加快绿色工厂创建;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园区、团场、产业、企业间形成上下游循环产业链,促进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及水的分类循环使用,构建起“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的区域循环体系。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发展成果令人瞩目。目前,该师市钢铁、建材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污染物排放浓度较国家标准降低50%以上,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师市创建“零碳园区”试点2个,绿色发展底色愈发鲜明。

生态监测强化:守护绿水青山根基

“新星市空气质量日报”近来频频刷屏市民朋友圈,空气质量同比持续改善,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藏着一套生态环境监测的“硬核秘诀”。

“十四五”以来,该师市生态环境局锚定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目标,持续加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以精准数据为师市生态文明建设筑牢支撑、赋能决策。

为实现环境要素“全覆盖、精准测”,师市在大气、水、土壤等重点领域科学优化监测网络布局,加密监测点位。目前,已规划设立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成锦绣苑、新星市四馆两处空气自动监测站及7个城市声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站;14座环境空气质量微型空气自动监测站正加速推进建设,全方位、多层次捕捉辖区生态环境动态,让环境变化“看得见、摸得准”。

监测能力提升,离不开软硬件建设双管齐下。该师生态环境监测站加大投入力度,更新升级实验室监测设备,引入先进自动监测技术,显著提升监测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同时聚焦人才队伍建设,2024年以来已选派4人次外出学习,通过技术交流、业务培训等方式,打造出一支技术精湛、业务熟练的专业监测队伍,确保每一组数据都经得起检验。

数据既要测得准,更要用得好、看得懂。师市高度重视监测数据的分析运用与信息公开,定期编制生态环境监测报告,深入研判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污染防治、环境管理提供精准依据;同时依托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每半年发布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报告,每日实时更新新星市城区空气质量信息,主动敞开监督大门,既提升公众生态环保意识,也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守护绿水青山的合力。

如今,该师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已实现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快速,能有效支撑环境基线研判、动态跟踪与问题排查。师市将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代化建设,严打数据造假行为,通过智能分析集成监测数据,让数据赋能更精准,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守护戈壁绿洲注入更强动力。

数据亮眼闪耀,变化令人振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上,师市正以系统思维谋篇布局,用创新举措破解难题,努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答卷。(作者:刘莎、李欣奕、戴恒宇)

Powered by 88彩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