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票价,为何我要站着?"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乘客。当12306的回应登上热搜,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关于座位的争议,更是一场公共服务定价的深层博弈。
12306的回应称其定价的逻辑,无座票本质上属于二等座服务范畴,乘客有权使用车厢内空闲座位。这套说辞看似合理,实则暗藏矛盾。按照这种逻辑,一等座、商务座的乘客是否也可以使用空闲的二等座?票价差异又如何解释?
铁路部门将无座票纳入二等座体系,表面上是"资源最大化利用",实则是规避定价差异化带来的管理难题。但这样的行政便利,是以牺牲乘客公平体验为代价的。公共服务定价不应该简单追求"一刀切"的操作便利,而应该体现"一分钱一分货"的市场原则。
在这场讨论中,铁路部门反复强调其定价的"合理性",但这种合理性究竟由谁定义?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文件精神,铁路运输企业拥有定价自主权。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制度安排,自然难以服众。
当公共服务的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垄断经营者手中,消费者的声音如何体现?票价听证会为何长期缺席?无座票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它折射的是公共服务领域普遍存在的定价机制不透明、公众参与缺失的深层次问题。
如何破解这个困局,需要建立多方参与的定价协商机制。铁路部门可以考虑引入阶梯定价:在有座票售罄后,以适当折扣出售无座票;或者在高峰时段维持原价,平峰时段给予折扣。这种差异化定价既能保障铁路收益,又能体现服务差异。
公共服务不是慈善事业,但也不能完全市场化。它需要在效率与公平、成本与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法国高铁对站票给予25%的折扣,日本新干线设置专门的自由席车厢,这些国际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