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歼-35隐身战斗机从福建舰甲板被电磁弹射器推向空中的瞬间,甲板上的官兵们看到了一幅等待了半个多世纪的画面。这片曾经只能仰望他人舰载机起飞的甲板,如今成为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起点。
电磁弹射器释放的能量在3秒内达到100兆焦耳,这是歼-35能够以满油满弹的状态升空。与需要牺牲载荷的滑跃起飞相比,这种起飞方式让战机的作战半径延伸到1500公里之外。福建舰采用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电能转换效率达到95%,比美国福特级航母的中压交流系统高出10个百分点。
空警-600预警机在歼-35升空后随即起飞。其配备的直径8米主动相控阵雷达对隐身目标探测距离达400公里,能够克服地球曲率限制,将航母编队空防圈向外延伸数百公里。在福建舰的作战系统中,空警-600承担着“空中大脑”的角色,可以同时跟踪500个目标,并引导20架战机进行超视距空战。
歼-15T重型舰载机作为编队的重锤,最大起飞重量达36吨,远超美国F/A-18E/F的30吨。它可挂载4枚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这种速度达4马赫的武器只需一枚就足以让万吨战舰失去战斗力。电磁弹射让福建舰的舰载机出动效率提升30%,每天可执行150架次作战任务。
在福建舰的护航编队中,055型驱逐舰搭载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超过1000公里。这种导弹末端速度高达10马赫,其“打水漂式”的飞行轨迹能让现有导弹防御系统难以拦截。055型驱逐舰被西方称为“全球火力最强战舰”,其112个垂直发射单元可实现对空、对海、对陆的多目标打击。
美国海军学会网站22日的报道指出,福建舰成为美国海军之外唯一配备电磁弹射装置的航母。尽管美国“福特”号航母早在2017年就已服役,但其电磁弹射系统可靠性不足,导致舰载机出动效率依然低于标准。五角大楼作战测试评估办公室的报告显示,“福特”号的电磁弹射系统故障率高达每181次运行一次事故。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采用并联式设计,各轨道独立运行,避免了美国福特级因系统故障导致的“全舰停摆”风险。军事专家宋晓军分析,电磁弹射对200公斤到35吨的飞机都能适用,这为未来无人机上舰提供了可能。
央视公布的画面显示,歼-35在弹射过程中前起落架与弹射滑块连接处结构稳定,未见明显振动。这表明中国解决了电磁弹射瞬时大电流输出时的机械共振难题。而美国福特号在类似测试中曾出现前起落架结构裂纹的问题。
福建舰的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飞行甲板长318米,宽76米。其采用的3部电磁弹射器布置方式与美国福特级4部弹射器的设计不同,但通过优化调度算法,单日最大舰载机起降架次相差不足10%。这体现了中国在航母设计上的后发优势。
空警-600预警机的成功上舰,解决了中国航母编队长期存在的预警短板。与此前辽宁舰、山东舰使用的预警直升机相比,空警-600的留空时间增加6小时,雷达探测距离扩展300公里。这使得航母编队对海空态势的感知能力发生质变。
歼-35的隐身涂层在海上高盐高湿环境下的保持率成为关注焦点。官方视频显示,该机在经过弹射起飞和拦阻着陆后,表面吸波材料依然完好,说明中国在舰载机隐身维护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在45秒内就能完成一次能量储存,比美国福特级的60秒缩短25%。这种快速充能能力使得舰载机连续出动时无需等待系统冷却,大幅提升作战节奏。
与辽宁舰和山东舰的滑跃甲板不同,福建舰的平直甲板设计使舰载机停放区域增加30%。甲板上的黄色标线显示,该舰可同时部署12架歼-35、24架歼-15T和4架空警-600,这个数量已经接近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舰载机配置。
在着舰环节,福建舰采用的电磁拦阻装置能够根据飞机重量自动调节阻尼系数。现场视频中,歼-15T以240公里时速着舰后,滑行距离仅90米,比蒸汽拦阻系统缩短40米。
福建舰的常规动力系统与电磁弹射器的匹配问题曾受外界质疑。但测试数据表明,该舰综合电力系统在弹射舰载机时,仍能保持25节航速,证明中国解决了大功率电力调度的技术难题。
美国“动力”网站“战区”频道指出,中国海军同时引入新的航母设计和至少两种新的舰载机设计,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都令人印象深刻。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在18个月海试期间完成超过200次弹射试验,可靠性数据超过设计指标。
海军飞行员在采访中描述,电磁弹射的过载曲线比蒸汽弹射更平缓,飞行员颈部承受的冲击力减少50%。这有助于延长飞行员职业生涯,并提高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出动意愿。
福建舰的舰岛尺寸比山东舰缩小20%,但集成的新型相控阵雷达数量增加。这种设计既减少了甲板气流扰动,又强化了编队指挥能力,体现中国航母设计的综合平衡思路。
与福建舰几乎同时海试的美国肯尼迪号航母,仍在使用传统的蒸汽弹射系统。美国海军官员在国会听证会上承认,电磁弹射技术的成熟度已被中国超越。
福建舰的飞行甲板涂层采用新型防滑材料,摩擦系数比传统涂层提高30%。在东海高温高湿环境下,舰载机轮胎与甲板的附着力依然保持稳定,降低了起降事故风险。
三型舰载机成功上舰后,福建舰即将进入编队合成训练阶段。军事专家张军社表示,这将使中国海军拥有远海综合攻防能力,其作战半径可覆盖西太平洋第二岛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