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同龄人选择在假期出游打卡时,青岛农业大学的大一新生孟成却选择回家帮父母收玉米。连续七天半,他和父亲在泥泞的玉米地里徒手掰完了五亩玉米,每分钟要弯腰三四次。这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边劳作一边直播,朴实的话语打动了无数网友:“我多干一点,父母就少干一点;我多弯一次腰,父母就少吃一点苦。”更令人感动的是,他高中毕业就卖西瓜攒钱买电脑,如今最大的心愿是用所学知识帮助家乡推广农产品。在这个年轻人连玉米长在哪都可能不知道的时代,孟成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刻在骨子里的牵挂——土地和庄稼养育了他,而他用孝心和担当回报这片土地。
主持人:金秋假期有人旅游打卡,有人回家掰玉米,这届年轻人把孝心种进了地里。最近啊,一个大学生国庆假期不游玩,反而回家帮父母收玉米的故事火了,这事儿你怎么看? 嘉宾:这事儿我特意关注了,主角是青岛农业大学的大一新生孟成,他家在山东诸城农村,种了五亩玉米地。赶上国庆那几天连着下雨,地里的玉米再不收就要发芽发霉了,可泥地太软,收割机根本进不去,只能靠人工掰,你说急不急人? 主持人:哎,这情况我懂,小时候在农村也遇到过,下雨后地软得像块大蛋糕,机器一压就陷进去,只能靠人力。那孟成是怎么做的呢? 嘉宾:对,就是这道理。孟成直接请了七天半假,穿着军训发的迷彩服就下地了。他跟父亲两个人,硬是把五亩地的玉米全掰完了。他还跟我说啊,小时候家里就种玉米,土地和庄稼就像刻在骨子里的牵挂,这话听着真让人感动。 主持人:七天半掰五亩地,这工作量可不小啊,相当于每天要掰近一亩地,这得弯多少次腰啊? 嘉宾:可不是嘛,我给他算过,一亩地大概有三千五百株玉米,五天要掰完五亩地,那每天得掰三千五百株,相当于每分钟要掰三到四株。这还不算搬运和装车的体力活。而且啊,他发小陈浩宇也来帮忙了,两个人轮着干,才把活儿干完。 主持人:这发小情谊真是没话说,就像那句话说的,真正的朋友不是一起吃喝玩乐,而是一起下地掰玉米,对吧?那孟成在掰玉米的时候,还干了件挺有意思的事儿,是什么啊? 嘉宾:对,你这比喻挺有意思。孟成一边掰玉米一边做直播,跟网友分享自己在地里干活的心情。他说啊,我多干一点,父母就少干一点,我多弯一次腰,父母就少吃一点苦。这话听着简单,但特别打动人。 主持人: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连玉米长在哪儿都不知道,更别说下地干活了。孟成这种懂事和担当,真的挺难得的。那他父母对他这次帮忙,有什么反应啊? 嘉宾:他父母特别欣慰,说这孩子从小就孝顺,经常帮家里干活。你知道吗,孟成为了买台电脑上大学,高中毕业后的暑假还去卖过西瓜呢。他父母说啊,孩子这么懂事,他们再累也觉得值。 主持人:卖西瓜买电脑,这操作挺实在的,比那些伸手跟父母要钱的强多了。那孟成现在回到学校了,他有什么打算吗? 嘉宾:他主修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说以后想用所学知识帮家乡推广农产品,让父母和乡亲们生活得更好。你看,他掰玉米的时候想着父母,学计算机的时候又想着家乡,这孩子心里装的全是责任啊。 主持人:从掰玉米到学计算机,再到想帮家乡推广农产品,孟成这青春之路走得既踏实又有方向。希望他能一直保持这份初心,未来越走越宽广。 嘉宾:没错,就像那句话说的,金黄大地躬身劳作,彰显拳拳孝心,广阔人生勤勉耕耘,不负青春志向。孟成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