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前线楼市风向、置业动向看这里227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停牌长达18个月后,中国恒大集团终于迎来了退市定局。8月12日晚间,这家在香港上市的地产巨头发布公告:因未能满足港交所复牌要求且股份长期停牌,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8月22日将是恒大股份在资本市场的最后一日,8月25日九时起,其上市地位将正式画上句号。十几年间,从中国首富到帝国信誉坍塌时间拨回2009年,恒大以超700亿港元市值风光登陆港交所,此后一路高歌猛进。2017年登顶全球房企王座时,其市值冲破4000亿港元,创始人许家印以2900亿元身家问鼎中国首富。巅峰时刻,他豪言2020年要实现8000亿销售额、3万亿总资产,却未曾预见这座帝国将以更快的速度崩塌。从2021年债务危机如雪崩般暴露开始,恒大的命运悄然转折;2023年,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2024年,恒大地产因债券欺诈发行及信披违法遭证监会顶格重罚。虚增收入超5600亿元、虚增利润超900亿元的惊天造假被彻底揭开。41.75亿元的公司罚款、4700万元的个人顶格处罚及终身市场禁入,连同多名高管总计上亿的罚单,共同宣告了这个商业帝国信誉的崩塌。恒大雪崩后留下的,还有2.4万亿的债务冰山从财务数据来看,2023年上半年,恒大实现收入1281.8亿元,毛利98亿元,但经营性亏损173.8亿元,非经营性亏损150.3亿元,净亏损合计392.5亿元。其总负债高达23882亿元,剔除预收房款后负债为17842亿元,而总资产仅为17439亿元,资不抵债情况明显。此外还有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恒大境内逾期债务高达3203亿元,逾期商票2041亿元,未决诉讼标的总额5238亿元。更为沉重的还有交付困境。恒大2025年仅交付24.2万套房屋,约70万套仍在等待,烂尾项目的交付率低至34%。677个项目的复工表面带来希望,但巨大资金缺口让“保交楼”步履维艰。这场危机也早已溢出恒大自身,波及整个行业的上下游。如深圳国资就是一个惨痛缩影。有数据显示,深圳控股投资恒大亏损35.5亿港元,深圳人才安居集团预计巨亏231亿元,深圳地铁通过万科间接关联恒大的投资损失约166亿元。三家累计亏损超519亿元的血泪数字背后,是产业链条上无数企业的呻吟。恒大绝非孤例,房企们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倒下恒大退市只是行业危机的冰山一角。据FSMOne统计,2021年以来房企美元债违约已超1400亿美元,占行业总量70%以上。其中碧桂园140亿美元境外债违约后重组艰难推进;时代中国、雅居乐重组方案至今模糊不清;路劲、宝龙多次削减方案仍遭债权人否决。就在昨天,广州本土房企的奥园,其总部大楼也被送上了法拍平台,用以抵债。这座位于珠江新城的地标(中国奥园大厦),被分为四个标的拍卖,起拍总价约8530万。其中最低的一个标的,起拍总价仅2100万,单价低至1.6万/㎡。唉,奥园昔日辉煌与今日萧索的对比,令人唏嘘。尽管奥园仍然在积极自救,债务重组计划延至2025年9月。但总部被强制拍卖的冰冷现实,似提前昭示了结局。那么即将退市,还身负巨额债务的恒大,其广州总部会步此后尘吗?答案似乎已在风中飘荡。当然,恒大的退市不等于终结,目前恒大的清盘工作还在推进。恒大在前文提及的公告中也披露了截至2025年7月31日的公司清盘进展报告。去年1月29日,中国恒大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清盘,安迈顾问被委任为清盘人。清盘报告显示,截至7月31日清盘人已收到187份债权证明,总额高达3500亿港元(450亿美元),远超其香港上市主体2022年披露的275亿美元负债。这注定了恒大清盘之路漫长而艰难。不过清盘人表示,将继续推进清盘工作,有序地保全及变现集团资产,从而保障中国恒大债权人的最终利益。恒大的退场,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坠落,更是一个高杠杆、高周转、高歌猛进时代的终结。只是受伤的远不止企业,还有那些被虚增的数千亿收入、被掩盖的债务深渊、被停滞的数十万家庭期盼......更多楼市资讯,扫码加“小前线”,拉你进群~(同行、中介、销售勿扰,加好友请备注清楚来意)------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