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的RTX6000D AI芯片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冷遇。 这款定价高达5万元人民币的芯片,在实际测试中性能竟然落后于被美国禁止对华出口的RTX5090显卡,而后者通过灰色市场渠道购买还不到RTX6000D一半价格。
阿里巴巴、腾讯和字节跳动等中国科技巨头纷纷拒绝下单,这场集体抵制行动让此前乐观预测RTX6000D下半年产量将达150万至200万颗的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们措手不及。
英伟达为规避美国政府对华芯片出口管制,专门开发了针对中国市场的“特供版”芯片系列,包括H20、RTX6000D和B30A等多款产品。 这些芯片通过人为降低配置,将算力控制在美国政府允许的范围内。
RTX6000D基于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架构,搭载传统GDDR内存,内存带宽为1398GB/s,略低于美国4月出台的限制措施中设定的1.4TB/s阈值。 这款芯片主要用于人工智能推理任务,但其性能和定价之间的平衡不佳。
实际测试表明,RTX6000D的性能落后于被美国禁止在中国使用的RTX5090芯片。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RTX5090可以通过灰色市场渠道轻松获得,价格不到RTX6000D的一半。 RTX6000D售价约为5万元人民币,而RTX5090在灰色市场渠道售价不到2.5万元。
中国科技企业对英伟达芯片的抵制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商业理性的综合考量。 阿里巴巴云计算部门率先表态,认为RTX6000D性价比严重失衡;腾讯云紧随其后,指出产品无法满足实际业务需求;字节跳动在内部采购会议上直接拒绝了RTX6000D方案。
这些企业还在等待英伟达H20芯片订单能否正常处理的明确答复。 尽管英伟达在7月重新获得H20芯片对华销售许可,但至今尚未恢复发货。 中国企业希望性能远超H20的B30A芯片能获得美国政府批准。
安全考量也是中国企业集体拒绝购买英伟达芯片的重要原因。 2025年7月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约谈英伟达,要求其就安全风险作出解释并提交证明材料。
2025年9月15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英伟达展开进一步反垄断调查。 调查焦点指向英伟达2020年收购迈络思(Mellanox)公司后的违规行为。
当年中国监管机构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了这项收购,要求英伟达不得强制搭售产品,不得歧视中国客户。 但初步调查显示,英伟达存在捆绑销售Mellanox产品等行为,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此次调查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和《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英伟达公司收购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 一旦调查结果认定英伟达存在违规行为,可能面临巨额罚款、业务限制等处罚。
英伟达在中美之间面临着艰难的平衡挑战。 美国政府对AI芯片出口实施的一系列管制措施,是英伟达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首要难题。 自2022年起,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多次升级对AI芯片出口的限制,英伟达多款先进芯片被禁止销往中国。
为应对政策限制,英伟达虽推出定制芯片,可出口管制政策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随时可能调整。 一旦政策再度收紧,新推出的定制芯片也可能受限,届时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将遭受重创。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波折不断。 美国芯片禁令已使其高端芯片与中国市场脱节;2024年7月,又因算力芯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如今再陷反垄断调查。
在中国AI芯片市场蓬勃发展的进程中,本土企业快速崛起,对英伟达形成有力挑战。 华为昇腾系列芯片在技术上取得显著突破,昇腾910C实测算力已达英伟达H20的92%,性能差距不断缩小。
华为还构建了配套的CANN软件生态,与国内众多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在互联网、金融、智能安防等领域广泛应用。 除华为外,寒武纪、昆仑芯、摩尔线程等企业也在AI芯片领域发力。
市场对英伟达的信任度也在下降。 过去几年,多次出现芯片禁售事件,使中国客户面临供应中断风险,影响项目进度和企业发展。 许多企业为降低风险,开始分散采购,减少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