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月30日这天,张爱萍接到了一个让他兴奋得差点蹦起来的消息。蒋经国竟然跑到大陈岛上去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角色,这是蒋介石的亲儿子,未来的接班人。张爱萍盯着墙上的地图,脑子里已经开始琢磨怎么把这位”太子爷”给活捉了。
说实话,当时的情况就像是天上掉馅饼。大陈岛上的国民党军早就被打得缩头缩脑,连门都不敢出。一江山岛刚被解放军拿下,那场仗打得叫一个漂亮!
一江山岛:三军合演的大戏
1955年1月18日那天,解放军玩了一把大的。陆海空三军一起上,这在当时可是头一回。
国民党那点兵力算个啥?守岛的王生明带着一千来号人,面对解放军一万多人的围攻,还有51架战机在头顶盘旋。这不是打仗,这是碾压。
张爱萍这次可是下了血本。200多门大炮,70多艘登陆艇,40多艘军舰,火力密度大得吓人。每公顷地面要挨1211发炮弹,25枚炸弹,整个岛都快被炸平了。
二十军副军长黄朝天事后激动地向张爱萍汇报,说这次配合得太好了。确实,这种三军协同作战在当时是个新鲜玩意,解放军头一次这么干,就干得这么漂亮。
蒋介石慌了神
一江山岛丢了,蒋介石那个慌啊。以前国民党军仗着海空优势,在大海上最不怕解放军的陆战。现在好了,解放军连飞机军舰都用上了,这还怎么玩?
老蒋心里清楚,这不是丢个小岛的问题,这是整个防御体系都被人家看透了。解放军既然能打一江山岛,那大陈岛还能守得住?
国民党内部吵翻了天。有人说得死守,面子要紧;有人说算了吧,守下去就是送死。蒋介石也拿不定主意,干脆把球踢给美国人,让他们来决定。
这事儿说出来都丢人,堂堂一个政权的生死存亡,竟然要看别人脸色。
美国人的大动作
美国人一看形势不对,赶紧派第七舰队过来撑场面。132艘军舰,5000多架飞机,4万8千名海空人员,浩浩荡荡开向大陈海域。
这架势够吓人的,可问题是美国人心里也虚。真要跟解放军打起来,谁输谁赢还真不好说。艾森豪威尔是老军人,知道打仗的代价,犹豫得很。
美国人嘴上说得硬气,背地里却到处找人求情。先是让英国外交大臣艾登给中国写信,求中国别打了。中国不买账,周总理回得干脆:这是我们家的事,你们管不着。
没办法,美国人又跑去找苏联人帮忙说情。这可真是奇了怪了,冷战正激烈的时候,美国人竟然求苏联人帮忙。
蒋经国的大陈之行
就在这种情况下,蒋经国飞到了大陈岛。名义上是来鼓舞士气,实际上是来执行撤退计划的。
岛上的老百姓和军队家属可不傻,一看蒋经国来了,就知道要撤了。有人阴阳怪气地问:“薛道光主任还在这里啊?”这个薛道光是蒋经国的化名。
蒋经国在岛上的日子过得提心吊胆。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问刘毅夫:“海上有船来吗?”生怕台湾的船队出什么意外。
那几天,蒋经国甚至住到了猫儿洞里,就是个一米来宽的土洞,铺点稻草就算床了。堂堂”太子爷”,混到这个地步也是够惨的。
毛主席的决定
就在张爱萍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北京来了电报:一枪不打,让他们全部撤走。
张爱萍懵了。明明是瓮中捉鳖的好机会,为什么要放弃?抓住蒋经国,对国民党的打击该有多大啊!
可是毛主席有自己的考虑。美军在海上部署了那么多军舰,万一打起来擦枪走火,事情闹大了怎么办?为了一个小岛跟美国人全面冲突,划得来吗?
毛主席说得明白:“不要贪这点小便宜。”表面上看是放虎归山,实际上是在下一盘大棋。
金刚计划开始
2月8日,国民党的”金刚计划”正式开始。这个名字起得倒是挺响亮,实际上就是大撤退。
美国第七舰队出动57艘军舰护航,台湾方面也派出了56艘军舰,总共113艘军舰参与撤退。这规模在当时算是史无前例了。
三万多人要在八天半内全部撤完,时间紧得很。军队14271人,老百姓17132人,还有各种物资装备,这可是个大工程。
蒋经国在岛上指挥撤退,表面上还要装出一副”我们还会回来的”样子。2月6日那天,消息传来台北的船队就要到了,蒋经国脸上才有了笑容。
撤退前的破坏
临走前,蒋经国下令把岛上能破坏的东西全部毁掉。学校、医院、水库、渔船,甚至连水井都要炸掉。
国民党还在全岛埋了一万多枚地雷,这些地雷后来差点炸死解放军的工兵。为了清除这些地雷,解放军工兵连一个排长都牺牲了。
这种做法真是令人不齿。既然要走,为什么还要搞破坏?这不是纯粹恶心人吗?
不战而胜
2月13日,解放军登上了大陈岛。整个过程没放一枪一炮,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这个国民党在大陆沿海的最后一个据点。
张爱萍虽然心里有点不甘心,但也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高明。表面上看是放走了蒋经国,实际上却赢得了更大的胜利。
美国人费了那么大劲,出动了那么多军舰,结果呢?还不是眼睁睁看着国民党丢了大陈岛。这脸打得够响的。
战略眼光
毛主席的这个决定,现在看来确实高明。如果当时强攻大陈岛,虽然能抓住蒋经国,但代价会很大。解放军在一江山岛的伤亡比例是1.2比1,打大陈岛伤亡肯定更大。
更重要的是,强攻可能引发国际冲突。美军在海上虎视眈眈,一旦开火,谁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
不战而胜,这才是最高境界。既达到了战略目的,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还在国际上赢得了好名声。
历史的意义
大陈岛的和平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沿海地区彻底失败。从此,台海两岸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
一江山岛的胜利证明了解放军已经具备了现代化作战能力,大陈岛的和平解放则展现了新中国的政治智慧。
蒋经国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心情肯定很复杂。他差点成了解放军的俘虏,最后却能安全撤回台湾,这全靠毛主席的”不贪小便宜”。
结局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张爱萍原本想打个漂亮仗,抓个大俘虏,结果毛主席一个电话,所有计划都得改。
可是现在想想,毛主席的决定是不是更高明?如果当时真的抓住了蒋经国,历史又会怎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