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交媒体环境中,一种新兴的内容形式“AI墙体标语”正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该模式借鉴了公众号爆款热梗的逻辑,核心在于将引发普遍情感共鸣或具有网络流行度的文案,通过AI技术生成为印在墙壁上的图像。这种视觉化呈现方式新颖,能够有效抓住用户注意力,从下图的案例可以看出,其点赞数据普遍表现优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此类内容的制作门槛已大幅降低,甚至可以实现自动化一键生成,本文将对其具体的操作流程进行系统性解析。
在探索副业项目的过程中,许多人因信息不对称而面临挑战,甚至投入了不必要的财务成本。实际上,有效的项目信息获取渠道至关重要。例如,通过专注于项目拆解的公开信息源,可以系统地学习各种操作模式。我目前主要依赖 顺为网创 这个公众号来获取相关资讯,它提供了大量详尽且免费的项目剖析教程。对于具备执行力的个人而言,遵循这些指导进行实践,实现每月数千元的额外收入是一个现实的可能性。
操作流程
第一步是获取用于AI绘画的“提示词”。这是一个逆向工程的过程,操作者需要先找到对标账号发布的优质作品,对其进行截图保存。随后,在豆包这类集成式AI应用中,寻找到“识图生成提示词”功能的智能体。上传已保存的截图,该智能体便会自动分析图像内容、风格和构图,并生成一段精确的文本描述,也就是我们需要的提示词。
第二步是执行文生图操作。完成提示词的获取后,返回豆包应用的主界面,在功能区选择AI生图选项,系统将引导用户进入专门的文本到图像生成界面。
在此界面中,将上一步骤复制的提示词完整粘贴到指定的输入框内。这个提示词将作为AI模型进行图像创作的核心指令,指导其生成符合预期的视觉内容。
提交指令后,AI系统会依据提示词进行运算和渲染,通常会一次性生成四张风格或构图略有差异的图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和内容需求,从中筛选出一张最满意的作品,用于后续的发布和传播。
整个流程展现了高度的便捷性与效率。只要能够熟练运用并优化提示词指令,单张图片从构思到完成的整个制作周期可以被有效控制在一分钟以内。
注意事项
首先,需要认识到AI生成的结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初次生成的图片可能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这属于正常现象,解决方法非常直接,即再次执行生成指令,通常经过几次尝试后便能获得理想的图像。
其次,任何项目分享本质上是提供一种信息和可能性。它是否能转化为实际收益,以及是否与操作者自身的能力、资源和兴趣相匹配,都需要经过独立思考、审慎评估和实际测试来最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