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这盘棋到底有多乱?先从历史典故说起,秦汉之际,韩信攻齐,齐王慌了,连夜派使者去求和,可结果是韩信表面上答应停火,私下里却命军连夜偷渡,造成第二天齐军毫无准备,被一举歼灭。
即便后世都夸赞韩信的军事才华,可这一战在当初的乱世中,留下的印象是新人崩塌,这就是战争的本质,停火有时候是下一轮欺骗的开始,从乌克兰签署《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到如今的加沙,协议似乎只是一张纸。
10月,哈马斯跟以色列在特朗普的斡旋下,艰难达成停火,在刚过去的周天,哈马斯又在“黄线”后向以色列阵地开火,以色列国防军随即反击,公布了录像,并声明行动“符合停火协议”,以军出动120枚弹药,炸毁6公里地下隧道,摧毁多处武器储藏点。
过去的以色列,一直都是“以牙还牙”,这次却没有发动地面进攻,也没有中断停火协议,还提前向美国通报行动计划,跟特朗普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库什纳实时协调,是内塔尼亚胡不想打么?想打,但美国不允许,从Axios的报道可以看出,如果加沙再陷入全面战争,那么美国主导的“阿以新秩序”就会前功尽弃。
其实真正看的是强者姿态,印巴冲突中印度败了,失去了南亚大国的统治价值,造成巴基斯坦跟沙特签署军事合作协议,俄乌战争打到现在,普京还没有取胜,在红军城止步不前,被特朗普嘲讽纸老虎,内塔尼亚胡无法消灭掉全部的哈马斯武装,结果只能是被特朗普按住脑袋和谈。
在加沙风云变化的背后,有三大迹象表明,和也和不成,打也打不大,但巴勒斯坦建国之路,却艰难险阻……
其一、加沙到底有多乱
中东的战争,不单是领土的问题,还有信仰,犹太与阿拉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从1948年建国之初到现在,已经打了七场战争,以色列因为国土面积小,信奉“安全第一”,哈马斯一直都是“抵抗即存在”,哪怕达成了停火,哈马斯也不会公开承认失败,否则就会在穆斯林世界中成为“出卖圣战”的叛徒。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以色列和哈马斯一边谈判、一边开火,其实双方争来争去都是为了“合法性”,虽然在加沙生活的居民中,有90%以上是穆斯林,但穆斯林并非铁板一块,哈马斯的思想根源是逊尼派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强调“抵抗以色列是神圣的天命”。
还有大量的苏菲派、温和逊尼派和部族宗教,他们对哈马斯的极端路线并不认同,很多人喜欢说“哈马斯控制加沙”,但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哈马斯只是众多武装组织中的老大,不是唯一的军队,在加沙境内,至少有十几个武装派,像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跟伊朗关系密切,但不听哈马斯指挥。
还有人民抵抗委员会、纳赛尔旅、阿克萨烈士旅,很多都是部族武装或地方势力,零散的走私团伙、民兵小组,这些组织有的忠于宗教,有的是部族,有的只忠于金钱,这就是为什么前几天哈马斯在加沙地区,大打出手的原因,即便达成停火协议,加沙只会处于长期的内乱,毕竟没有统一就没办法执行停火,更没有谈判的筹码。
在分析完信仰和内部统一问题后,最重要的答案就是解除武装,可哈马斯始终不愿意答应这一条件,放下武器就等于把胜利送给以色列,以后再也没有办法保证加沙人民的生活安全,在2007年的时候,哈马斯赶走法塔赫、接管加沙,就是用手中的武器来定义的。
现在放弃就等于被取代,内部派系也会先造反,虽然“加沙封锁、经济崩溃”,但哈马斯本身就是加沙最大的经济集团,地下隧道、走私通道、武器买卖、外援渠道,哪一个不是在他们的掌控中,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不能解除武装,别看美国和以色列要求哈马斯,可真正执行起来很难。
其二、为何说打也打不大
哈马斯不解除武装,除了自卫外,还有一层原因就是反击,拉法口岸是加沙跟外界唯一的合法贸易通道,几乎所有的粮食、燃料、药品、人道援助,都要经过这里,为什么以色列签署停火协议后,还要牢牢控制拉法口岸,不肯交出,就是担心哈马斯继续武装,把走私的燃料、零件、武器,重新流回加沙。
别看停火协议达成,现在哈马斯和以色列的争夺,还在进行中,哈马斯要控制拉法口岸,这样才有援助物资的绝对控制权,也是打这场战争的根本,否则哈马斯永远无法掌握加沙,加沙老百姓要看以色列的脸色吃饭,不解决这一问题,内部矛盾只会越来越多。
但以色列也不敢弓手送出,拉法口岸的地理位置太重要,北边、东边是以色列封锁的边界,西边是地中海,但被以色列海军严密监控,现在只有南边的拉法,连着埃及西奈半岛,以色列国防军多次报告,70%以上的哈马斯军火补给都是通过拉法地道。
早在古埃及时期,这里就是王国北疆的“防御前哨”,法老们觉得,谁控制了拉法,就能提前洞察北方的动向,守住尼罗河三角洲的门户,在罗马和拜占庭时期,拉法成为“帝国南北贸易通道”上的关键驿站,大马士革的香料、腓尼基的玻璃器皿、希腊的橄榄油,都要从这里进入埃及,运往地中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军队在拉法设防,构筑防御线,防止德国隆美尔部队经北非突入苏伊士运河,所以以色列和哈马斯,大概率会围绕拉法口岸发生小规模冲突,因为特朗普不希望以色列再次把中东战火燃烧起来,美国需要休养生息,阿拉伯国家在押注重建项目,欧洲被俄乌战争拖得精疲力竭,发生大规模冲突也无能为力。
战争打到现在,以色列没有能力,全部消灭哈马斯,哈马斯也没有能力夺回失去的领土,双方现在就是拉锯战,一方在养精蓄锐,另一方急需回血。
其三、黎明前的黑暗
每次战争结束,第一个声音是:“该让巴勒斯坦有个家了”,但七十多年过去了,这个家还是在地图的虚线中,现在的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一个被炸成废墟,一个被围成孤岛,1948年以色列建国,犹太人回到“应许之地”,可巴勒斯坦人却被迫成为“难民”。
当年联合国第181号决议曾规划,巴勒斯坦地区应分为阿拉伯国和犹太国,但战争爆发后,这个“阿拉伯国”从未诞生,以色列在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占领更多土地,约旦控制了西岸,埃及控制了加沙。
加沙内部非常混乱,十几个武装组织在争夺战后利益,哈马斯信奉“以战止战”,只有用暴力回应占领,才能赢得尊严,整个组织非常严密,有自己的警察、法院、税务系统,有些武装希望加沙难民过上和平生活,不想看到战争,内部冲突是统一的难题。
以色列比任何人都清楚,一个团结的巴勒斯坦,才是致命威胁,一个彼此内耗的巴勒斯坦,永远成为不了一个国家,现在以色列不发动大规模战争,就是要避免联合国的人道主义谴责,但又让哈马斯无法彻底统治,这样巴勒斯坦就没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军队。
内忧外患是当前巴勒斯坦最大的问题,以色列虎视眈眈,随时找借口发起战争,哈马斯不敢解除武装,不信任美以能按照协议执行,内部武装组织都在争斗,这条路似乎还很遥远,可明明又很近,究竟哪些国家愿意掏出几百亿美元来重建加沙,这似乎又成为一个难题……